北京高校多,高校里科研成果多。过去,这些科研成果能转化成产业成果的,少之又少,很多被用于申报职称、评定等级,可惜。
如今,海淀区由政府出资成立“孵化基金”,与清华、北大、中科院北京分院等单位共同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截至目前,已设立1支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母基金和16支参股基金,政府出资5.2亿元,吸引投资机构600多家,带动社会投资60多亿元,投入到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中来。
政府孵化,论文成产业,一个个科研成果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品,叫醒了“沉睡”的创新资源。
实验室离市场很远
过去,科研成果想转化为产品、走进市场,难。张送根曾是中科院的研究员,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医疗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创新是个好东西,但做起来太难了。”他说,“从科研成果到产品,要经过很多道坎儿,从取得注册许可证、到技术审评,再到进入市场、获得订单,每个步骤都很难,尤其创新产品都是新生事物,怎么打开市场,需要专业的人才参与。”彼时,他研发的用于微创骨折手术治疗的“骨科机器人”,虽创新了技术,但要转化成产品,还找不到门。
他的难处,在很多研发者身上都有体现。“科学家取得研究成果,但并不清楚市场的需求,”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科技发展处处长付晓明告诉记者,“高校、院所中又缺乏相对专业的产业化人才,也缺乏可以扶持项目产业化的资金和空间,是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难点之一。”
同时,社会资本往往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更加看重,尤其是短期利益,很多成果在实验室阶段往往不具备立即产生效益的能力,还需要孵化时间,此时的社会资本对于这类项目的投入,并不看好。
一方面是科学家的“远视”,一方面是社会资本的“近视”,两者天然的鸿沟无法拉近距离,使得高校的科研成果也只能无奈地停留在“纸面案头”,造成了创新资源的巨大浪费。
其实,过去政府在这方面也有投入。“政府对于科研项目也会出资扶持,但那时只给钱。教授、科学家们并不擅长经营,他们的精力又都在科研上,转化成功率并不高。”付晓明说。
这一观点得到了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副院长李士杰的认同,他告诉记者,“资金少,空间少,人才少”等问题,造成了“转化难、融资难、落地难”等困境。
专业孵化基金激活科研成果
如今,海淀区正在突破这一多年来的“僵局”,激活高校这一最活跃的创新资源。付晓明告诉记者,与过去仅仅出资不同,海淀区在高校成立专业的“孵化基金”,同步推动高校的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政府出资,同时带动社会资本进入,将高校中的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将技术变成产品,将团队变成公司,而科学家也将成为企业家,通过股权分享成为股东、首席技术官。”付晓明说。
政府出资成立基金,所起到的引领作用对于社会资本和高校都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过去一些还需要孵化周期的项目,如果被基金认可,就能得到立项、获得资金,再加上社会资本的投入,一棵‘小苗’就能长成‘大树’。”付晓明说。
市场化的运作,一个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诞生了,把科学家的“远视”与社会资本的“近视`”两者间的距离拉近,形成了“政府、社会资本、高校”共同参与的局面。
这些基金中,海淀区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的水木启程基金规模为4150万元,海淀区出资1000万元,清华大学出资1150万元,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出资2000万元,投资领域主要涉及医疗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清洁技术、电子信息等高科技领域。还有水木扬帆基金,总规模1亿元,海淀区出资1000万元,清华大学出资1100万元,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出资7900万元,政府资金放大了10倍。
张送根的项目就得到了基金的支持,“我们不仅得到了资金,还在政府的帮助下打开市场,并成立了第一家手术中心,我们的项目活过来了。”
基金的运作流程相比以往政府对项目的扶持更加市场化。海淀区政府出资的北京大学“孵化基金”成立于去年,政府投入资金3000万元,由北大科技开发部负责运作。“由于我们高校对校内教师的科研项目构成、进程更熟悉,因此可以掌握第一手的科研信息,我们会找到其中具备前景、可孵化的项目,与教师面谈,然后拿出项目计划书,并与专业投资人共同考量,经过修改和完善,得到认可后一个新的项目就可以立项,进入投资的决策阶段了。”李士杰告诉记者。
这一过程,基金负责人会和开发者进行反复研讨,为科研成果找到“市场落脚”。好的成果不一定有好市场,而市场需求什么,科学家又不知道,基金将为两者找到契合点,并发现新的市场前景。
横亘在实验室和市场之间的“天堑”,在政府基金的带动下,成了坦途。
专利成了世界领先产品
“瞄准于评职称的‘死专利’,由于其研究导向就不是赚取利润,也就没了市场价值,”付晓明说,“如今,高校的专利有了市场化的道路,转化与研发同步,更缩短了其成熟的周期,也刺激了科研热情。”
成立仅仅不到一年时间,北大的“孵化基金”已经成功找到了多个项目,目前,两个项目已经得到投资,还有备选的三四个项目即将跟进,“涉及领域既有信息装备、医疗,也有生物技术等,”李士杰说,“每个项目的产品,都堪称是世界领先。”
张送根借助清华大学“孵化基金”而成功实现科技成果市场化的公司,已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医疗机器人产业化开发的高技术企业,拥有国内目前仅有的两款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
“政府基金加速了项目成果转化的进程,”张送根说,“我们研发的骨科机器人已在专业范围内处于领先阶段。”目前,该公司是全球第五家获得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的公司,填补了国内空白,自正式上市以来,已经完成了北京及多个省市的多家医疗机构骨科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建设项目。
海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拓展与高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施“区校一体化”战略,通过孵化基金的设立,打造以“技术成果孵化构成产业链——企业集群形成集聚经济——反哺与提升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功能”为内核的“企业-大学科技园-地区”利益联动格局,开创了区校合作新局面,走出了从“组合”到“融合”,全面激活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