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小学生们放了一个超长寒假。1月2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 2020
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全国1.8亿中小学生瞬间成为“宅娃”。
“小怪兽”们在家里撒了欢儿,老父亲老母亲们却苦不堪言。宅娃们“停课不停学”,被各种层出不穷的网课包围,而一场围绕“线上教育”的斗智斗勇也在孩子、家长和教育平台之间展开。
近期,社交媒体上各种关于网课的段子层出不穷,中小学生们甚至为了不上网课,有组织地给在线会议平台刷低分。
中小学生们上网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边吃东西边听课、发呆、看闲书的情况屡见不鲜,陪伴孩子上网课的家长也渐渐失去耐心。有宝妈在社交平台吐槽称:“孩子学习使家长快乐?不,孩子去学校学习才使家长快乐。”
有什么办法能解放疫情期间的孩子和家长,既能让孩子主动地快乐学习,又不让家长担心孩子荒废时间?寓教于乐的“游戏化编程”教育工具不失为一种选择。
疫情期间,腾讯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编程教育平台“扣叮”,而游戏化的编程工具,正渐渐成为“10后”们的社交新风尚。
今天你编程了没?
复课难,网课更难
如果有什么能比辅导作业更能逼疯家长,那大概就是陪孩子上网课了。
“老大在书房上体育课,老二在卧室上英语课,老公在客厅开电话会议,老母亲我就像是在菜市场。”一位学生家长在社交媒体上抱怨。
“说实话,老师讲得还可以,但孩子注意力真的很难集中这么久,一个小时里不是上厕所就是喝水、吃东西,我还抓到他发呆好几次。”与坐在课堂里相比,如何让学生在线上课堂里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是网课老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以为娃在家里可以自己上网课,结果早起打卡、朗读打卡、亲子作业照打卡、英语拼读打卡、写作业视频打卡……这一天我什么工作都没做,就给孩子打卡、打印教案了,我跟我家的打印机都要疯了。”需要家长高度配合的网课,让成年人们苦不堪言。
学生没兴趣、老师没经验、家长没时间,仓促上线的网课面临多重难关。
与其让三方都备感痛苦,不如换个思路,让青少年们在这个悠长而特殊的假期里玩点“新花样”。对于孩子们来说,网课最大的考验在于如何提高主动性,试水“游戏化编程”工具,让“游戏”与“学习”相结合,不失为这个特殊假期的一种选择。
“确实相比其他课程,他学习编程会更加积极主动,学习中获得激励的感觉也更明显一些。”章先生是5年级学生俊彦的家长,俊彦使用的游戏化编程工具叫做腾讯“扣叮”,使用半年来,已经自主制作了包括反弹球游戏、乒乓游戏在内的多个作品,“编程和其他课程的学习理念不同,不会轻易否定学习者的认知路径,也没有唯一正确的方案,允许试错,允许不同的方法。”章先生介绍称。
寓教于乐,解放宅娃家长
长期以来,“青少年”与“游戏”放在一起,总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尤其是在寒暑假,“游戏”一词总能戳中家长们敏感的神经。而今天,腾讯将“游戏”与“编程教育”相结合,将青少年们对游戏的喜爱,转化为学习编程的动力,推出“游戏化编程”教育平台“扣叮”,并且在疫情期间向全国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尽管很多家长和孩子已经在日常生活中频频听到“编程”一词,但很多人并不懂编程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编程语言可以理解为人类与机器对话的一种语言,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由表达各种意义的运算对象和运算方法构成的计算机高级语言。
作为语言的一种,编程与英语学习有共通之处,即越早接触,越能更好地掌握。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世时曾说过,“人人都应该学习一门计算机语言,因为它将教会你如何思考。”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马晓轶同样曾公开表示过编程教育的重要性。在马晓轶看来,就像上个世纪各个国家发力培养工程师一样,未来有多少年轻人懂得编程,将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人才指标之一。
牛津大学在201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未来20
年里,有将近一半的工作可能被机器所取代,编程不仅有助于激发孩子创造性、锻炼逻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也将成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人与机器沟通的“通用语言”。
学过编程的人都知道,学习编程的过程是十分无趣的。在过去传统的成人编程教育体系中,代码用英文编写,门槛较高,学习具体编程语言、调试语法错误等环节,容易让刚入门的青少年失去兴趣。
如何让枯燥复杂的编程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还能保留算法思维、逻辑思维等编程最本质的东西?
发达国家在少儿编程领域起步较早。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幼儿园团队”(Lifelong
Kindergarten
Group)开发了一款名为Scratch的趣味化、可视化的图形化编程工具,在Scratch环境中,孩子不需要写任何编码,只要使用鼠标拖拽类似积木的部件就可以组成游戏、卡通和动画。在老师的指导下,六岁以上的少年儿童都可以完整的摆出一个能运行的程序,是发达国家最为风靡的少儿编程工具。
庆幸的是,国内的编程教育也在近年来逐渐起步。作为国内重要的科技力量,腾讯做出了有益尝试。
2019
年初,腾讯推出面向6至18岁青少年推出的编程平台“扣叮”。这款图形化编程工具省去了写代码、调试语法错误这些让孩子们觉得枯燥的过程,保留了算法、逻辑这些编程最本质的部分,让孩子们像搭积木一样写程序,做很多有趣的指令。
不仅如此,为打造出适合中国青少年的编程教育平台,降低青少年编程教育的学习门槛,腾讯扣叮联合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市十一中学等专家老师,系统规划从小学、初中、高中的编程课程,与市面上价格高昂的编程培训相比,更具系统性和实用性。
尤为特别的是,扣叮平台入驻了QQ飞车、天天酷跑等20
款游戏 IP,仅需 20 行左右的代码,就可以让这些熟悉的游戏形象在自己的手中运动起来。
为满足不同阶段青少年学习编程的需求,腾讯扣叮打造8大编程实验室,覆盖JS实验室、Python实验室、创意实验室、C实验室、艺术(P5)实验室,人工智能(AI)实验室、游戏实验室、硬件实验室等实用编程IDE工具,课程体系覆盖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阶段。
青少年社交新风尚
人工智能时代,编程教育的重要性早已无需赘述。
根据公开报道,全球至少已经有 30
个发达国家将编程教育列入基础教育大纲,包括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内也越来越意识到编程语言的学习需要从小抓起,编程相关题目越来越多出现在高考试题中,比如2017
年高考浙江卷、 2019 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北京卷、江苏卷等。
而编程除了是未来人工智能社会的“通用语言”,也正在成为
“00 后”乃至“10 后”们与朋友分享快乐、展示自我的“新型社交语言”。
去年 12
月,苹果公司 CEO 蒂姆·库克特意在社交平台上为一名 8 岁的中国小学生送上生日祝福。这名小学生在网上化名“Vita 君”上传编程教学视频,吸引了 11
万粉丝,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 200 万,已经在网络小有名气。而 Vita 君第一次接触编程游戏,是在四岁半的时候。
正在念小学六年级的郭喆昊,这个寒假最活跃的群聊就是编程游戏分享群。“想让朋友们体验我自己动手做出来的游戏。”这种自己开发简单游戏带来的成就感和分享带来的社交乐趣,让小喆昊在疫情期间也不感到寂寞。“自打疫情以来,他使用扣叮编程的时间越来越长,经常一直写到睡前。”喆昊的父亲介绍称。
游戏化编程工具极大降低了学习计算机语言的门槛,兼顾了孩子们爱玩的天性,俨然已经成为 “10
后”的社交新风尚。
少儿编程不只是高收入家庭的专属。作为当下中国科技力量的代表,腾讯在助推青少年编程教育普及的同时,同样注重践行教育公平。
就在去年,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也能学习编程,腾讯教育向云南省沧源县捐赠了“腾讯扣叮”,“电教扶贫”让课堂进入山区。这一举动正在真实改变着山区孩子们的命运。
面对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寓教于乐”始终是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游戏化编程工具不仅“听上去很美”,而且正在切实引领青少年们树立对未来科技的观念,助力热爱科技与独立创造成为“10
后”的社交新风尚。